近期活动

Colloquium

核科学与核能发展

柳卫平 研究员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Wed, 2012-02-29 15:00 - 16:00
上海交大闵行校区物理楼一楼学术报告厅(111室)

核科学与核物理:核科学广泛应用于医学、能源、国家安全、环境科学、材料分析和空间探索等领域。核物理研究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构和性质,集中在核反应、放射性、新同位素和超铀元素的合成等。
我国核能发展:中国政府把发展核能视为改善未来能源结构的重要手段, 2020年前后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中国核能走的是自主发展和中外合作并存的技术路线。发展战略是压水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
核天体物理: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宏观世界的天体物理与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它应用核物理的知识和规律阐释恒星中核过程产生的能量及其对恒星结构和演化的影响。
原子能院介绍:核科学技术综合研究基地,正在建设四大科学平台,中国实验快堆(CEFR)、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和串列加速器升级工程(BRIF)。其中CEFR于2010年5月实现临界,2011年5月并网发电。提供多种奇异核束流测BRIF将于2014年建成。基于研究堆的CARIF计划,在2020年左右将使我国有机会拥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核物理和应用研究平台。
报告将围绕上述方面做深入浅出的综述,力图展示上述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柳卫平,现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历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员、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副主任,1987年至1989年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8年德国GSI重离子研究中心访问学者。2005年起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至今。并任加拿大和日本的核天体物理国际合作实验发言人、中国核物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日本理化所核物理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咨询委员会成员。获96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优秀留学归国人员奖。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建成了中国第一个放射性次级束流实验装置,在中国开创和发展了利用放射性核束开展核天体物理研究的新领域,综合指标达到了当时国际上同类装置水平;利用该装置并结合国际合作,系统开展了核天体物理和放射性核束物理研究工作,形成了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都独具特色的研究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