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主要经历
2019 : 上海交通大学助理教授
2014-2019: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
2013-2014: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
2011-2013:上海天文台博士后
2008-2010:美国卡内基天文研究所联合培养
2006-2011: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博士
2004-2006: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
2002-2006:北京大学天文学系学士
主要奖励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8)
LAMOST优秀骨干(2017)
王宽城优秀博士后基金(2012)
主要研究项目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银河系结构与动力学,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主要采用观测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最近,广泛开展的地面和空间银河系巡天为银河系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利用Gaia DR2,详细研究了银盘的相角混合现象,发现了动力学热与动力学冷的恒星轨道在相空间分布的显著差异。目前正在结合数值模拟对这一特殊的现象开展更多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开展了对银河系核球区结构与动力学相关的一系列研究,包括证实了银河系核球区存在的一个奇特X型结构,并对其动力学特征做出了解释;研究了核球区恒星速度分布,探讨了APOGEE预观测发现的高速冷峰的起源;利用自适应窗口平滑方法分析数值模拟,研究了银河系核球区棒结构的三维空间形态。由于我们在核球研究方向近年一些列出色的工作,我还受邀参与撰写了Springer在2016年出版的《星系核球》的关于核球理论模型的章节。另外,我也对河外星系结构很感兴趣(特别是棒结构)。最近,我们分析证认了卡内基星系巡天(PI:KIAA的何子山教授)中棒旋星系里的barlens与花生状核球结构,这是首次从观测上系统地对经历了屈曲失稳棒结构的统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