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新闻

光启天文台举办观月食系列观测活动

 

2021年11月19日傍晚,一场近乎全食的月偏食如约在天空震撼登场。当天正值光启天文台的公众开放日,物理与天文学院特别举办了观月食系列科普活动,近百位天文爱好者齐聚光启天文台,共同见证这60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月偏食奇观。

17时30分左右,在东偏北方位,本年度最后一次月偏食终于姗姗来迟,在大家的阵阵惊呼声中,只见半个“红月亮”带食而出,大家纷纷拿出望远镜、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本次月食非常罕见,是一次近乎全食的月偏食现象,全程大约3.5小时,堪称本世纪最长的月偏食。

月偏食是月食的一种,即当月亮的一部分处于地球的本影之内,在地球上看来,月亮会出现部分残缺。月偏食一般发生在满月之时,分半影食始、初亏、食甚、复圆、半影食终这几个阶段。当天上海月出时间为16:52,恰好在食甚附近,但由于云层遮挡的影响,月偏食出现的时间比预计的晚了些。在食甚阶段,天空可见一轮红月。这是因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虽然在地球的本影中,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的折射,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得更厉害,只有波长较长的红、橙、黄光线才能抵达我们的眼睛,所以月亮看上去是橙黄色甚至有些发红。随着月亮逐渐升高,月亮很快就变成白色或白黄色。

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月偏食盛况

   随后在18:30,天文系刘成则老师为大家带来一场名为《月亮那些事儿》的精彩科普报告。刘老师引经据典、博古论今,从诗词、传说开始,为公众讲述了人类对太空的遐想和探索,并通过对月相的详细介绍,全方位为大家揭开了月亮的神秘面纱。随后,志愿者为现场观众播放了宇宙揭秘的科普纪录片。

活动现场的科普讲座

观赏完月偏食后,公众移步光启天文台的圆顶,用内置的40公分折反射式望远镜观测了两颗近地行星——土星和木星。很多观众第一次亲眼看到耀眼的土星环和木星表面的条纹结构,感到十分震撼。直到22:00圆顶关闭,大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此次赏月之旅收获很大,感慨浩渺宇宙的无穷魅力的同时,对天文学科也有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

 

师生排队登上光启天文台

    本次科普活动受到校内外广大师生的关注与参与,尤其吸引众多小朋友的积极互动,为他们埋下了爱上天文的种子。光启天文台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打开了一扇探索宇宙奥秘的大门,未来物理与天文学院将举办更多天文科普类活动,期待更多朋友走近光启、爱上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