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2005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获高能物理博士学位。博士生期间在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进行电子和质子加速器(HERA)实验物理研究,博士毕业论文研究获威斯康辛大学研究生院颁发的Vilas Fellowship。2005年至2012年初在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Fermilab)和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从事万亿伏特(TeV)能级质子和反质子加速器(Tevatron)的相关物理研究工作。
在国际权威物理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900余篇(包括国际合作组论文),总引用率超过8万次(INSPIRE Author Identifier - Liang.Li.1),其中以主要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40余篇并被多次引用(单篇最高引用次数超过500次,总引用率超过3000次),在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多次做特邀报告。在博士后和研究员期间先后担任D0实验组的触发器理事会主席和单顶夸克物理组、顶夸克对物理组以及顶夸克精确测量组的负责人并广泛参与和领导了一系列顶夸克物理领域的实验研究,是多变量数据分析方法(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贝叶斯分类算法、提升决策树算法等)方向的专家并有多年实际运用经验。对2009年单顶夸克的发现有突出贡献。该发现2011年被评为美国费米实验室质子和反质子加速器近30年来标志性物理成就之一(Tevatron's Milestones)。2012年入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共同创建了交大高能粒子对撞机物理实验团队(Collider Physics Group), 并带领交大团队作为中方代表加入了缪子g-2国际合作组,任合作组秘书长,执行委员会委员及离线数据分析和模拟数据组共同总协调人,为2021年缪子反常磁矩重大发现文章的主要完成人和作者之一(2021年十大科学突破)。国家高层次特聘青年专家(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2013),致远荣誉计划导师(2018),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青年科学家(2020),凯原十佳教师(2021)。对希格斯“ttH”伴随产生态的发现(2018年度物理学十大进展)和首次发现四顶夸克产生态存在的证据(2020年国际对撞机大会亮点成果)均作出了重要贡献。自2021年起任Frontier of Physics(《物理学前沿》)编委。
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实验、大科学装置及相关交叉科学研究,如缪子反常磁矩实验(Muon g-2)、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ATLAS实验等基础前沿国际合作实验以及基于中国本土的粒子物理实验。
欢迎对粒子物理及交叉学科感兴趣的同学和博士后、科研人员加入本研究团队,可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或短期学习研究计划(外派合作或基于本地),待遇从优。
联系方式:liangliphy \at sj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