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学习经历:
1997-2002:学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2-2004:硕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2004-2009:博士,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工作经历:
2009-2014:博士后,哥伦比亚大学
2014.11-现在:特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
粒子物理研究微观世界里组成物质最基本的粒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本人过去十几年一直从事粒子物理实验方面的研究。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读博士期间,我作为核心成员进行了美国费米实验室D0探测器上W玻色子质量的精确测量,并做出了很多关键性的贡献。在当时标准模型希格斯粒子还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W 玻色子的质量测量对于限定希格斯粒子的质量范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用D0-IIa 时间段采集的1/fb的数据所得到的W玻色子质量结果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W玻色子质量单个实验测量结果,被称为D0实验组的一个标志性实验(“legacy experiment”),W玻色子质量和宽度的物理结果,以及提出的新探测技术和方法分别发表在国际著名物理杂志上。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成功了描述了4种最基本相互作用里的3种:强, 弱相互作用以及电磁相互作用。然而还有一些悬而未决的基本问题并不能用标准模型来解释,比如什么是暗物质和暗能量,为何会有3代夸克和轻子等等。寻找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对于更好的理解粒子作用的基本原理以及找到更合适的基本粒子理论至关重要。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期间,本人主要参与和负责寻找新物理的研究,包括寻找W'玻色子(主要参与者),激发态轻子(e*, m*)和重夸克B(领导两个物理分析小组)等,并且先后领导了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国际合作组的高能电子/光子性能研究组和量能器宏观数据质量组。重要的物理结果发表在包括Phys. Rev. Lett., Phys. Lett. B 等国际物理学界顶级期刊上。2014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后,本人除了继续在LHC上寻找重夸克,还作为核心成员研究了带电轻子的轻子数不守恒现象LFV(Lepton-Flavor-Violation),对LFV的存在空间进行了目前世界上最严苛的限定。本人近期也开始加入到对于可能存在的新粒子衰变到希格斯粒子和向量玻色子(VH)的探索工作中。
本人署名发表的国际合作组文章1000余篇。本人有重要贡献的文章15篇,总引用率1000余次。
注:热忱欢迎各位有志于粒子物理实验的同学报考本人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将有机会参与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ATLAS国际合作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