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
1999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物理系,2006年日本东京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获博士学位。在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工作4年后,于2010年加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现为该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曾获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支持。
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以分子束外延法(MBE)在晶体表面/界面制备新颖的低维量子体系(拓扑薄膜材料,超导薄膜等),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位电导及抗磁测量系统等分析与表征手段,探寻新奇的量子现象,探索量子调控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近年来成功研制出多功能集成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原位测量系统;实现了超晶格铟膜超导迈斯纳效应的原位测量,确定了FeSe薄膜的零电阻特性、超导相图,以及转变温度对相位刚度而非能隙的依赖性;与同事一道率先制备出高品质的拓扑绝缘体/超导体异质结,实现了拓扑绝缘体表面的拓扑超导态,确定了马约拉纳零能模及其自旋特性,这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为拓扑量子计算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引4000多次,ESI高被引论文6篇,《科学》、《自然材料》和《物理评论快报》等高端期刊论文25篇。部分成果获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三获奖人),入选科技导报2016年度十大科学进展。